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入各种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公园、车站等。然而,有时意外也会在这些地方发生,导致我们受伤。那么,当在公共场所受伤时,到底谁应该承担责任呢?
一、公共场所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负有安全保障义务。这意味着他们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场所内的人员安全。例如,商场应当保持地面干燥清洁,防止顾客滑倒;公园要对游乐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避免因设施故障导致游客受伤;车站需要合理安排人流,确保上下车秩序,防止拥挤踩踏事件发生。 如果公共场所管理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比如,商场的手扶电梯因长期未检修,出现故障致使顾客摔倒受伤,商场就很可能要对顾客的损失负责。 二、第三人侵权情况下的责任划分
有时候,在公共场所受伤是由于第三人的行为导致的。比如,在餐厅里,顾客因他人的推搡而摔倒受伤。在这种情况下,首先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如果公共场所管理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也就是说,当第三人无力赔偿或者无法找到第三人时,公共场所管理人需要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之后,管理人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三、自身过错对责任认定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受伤者自身存在过错,也可能会减轻公共场所管理人或者第三人的责任。例如,在公园的湖边,明明有警示标识禁止下水,但游客仍然擅自下水游泳而溺水受伤,这种情况下游客自身的过错行为就会对责任的认定产生影响,可能会相应减轻公园管理方的责任。 四、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当在公共场所受伤后,首先要及时就医,并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如现场照片、视频、病历、诊断证明、费用单据等。同时,要尽快与公共场所管理人进行沟通协商,了解他们对此事的态度和处理意见。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或者寻求法律帮助,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在公共场所受伤后的责任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公共场所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履行情况、第三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受伤者自身的过错等。了解这些法律知识,有助于我们在遇到此类情况时,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