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 截至2024年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的艺术表演团体144个,文化馆201个,公共图书馆177个。国有博物馆25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2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25个。有线电视实际用户624.58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7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74%。全年图书出版总印数4.62亿册,期刊出版总印数0.59亿册,报纸出版总印数11.63亿份。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176个,已开放各类档案809.23万卷(件)。 体育 截至2023年末,河南省体育场地总数达到31.13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8平方米,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73块。河南省举办了全民健身大会、社区运动会等活动,18个赛区120场赛事,直接参赛群众近14万人。除此之外,河南省还组织出版中国首部省级武术志书《河南省武术志》,建成省内首家体育类专题博物馆和围棋博物馆,制作《华夏围棋看中原》纪录片。河南省的围棋博物馆占到中国的四分之三。 2024年,河南省运动员运动员共取得155枚金牌,世界冠军21个,亚洲冠军15个,全国冠军119个;打破7项世界纪录。 社会保障 2020年2月28日,河南省宣布贫困县“清零”. 截至2024年末,河南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36.49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2028.43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08.0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245.67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62.40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011.28万人,参保退休人员451.1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266.4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48.1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140.65万人。 2024年,河南省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71亿元,年末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28.69万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77.98亿元,年末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275.19万人。全年共保障城市特困人员1.47万人,农村特困人员46.40万人。 2024年,河南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41.73万套,新开工76.79万套。 环保 2023年,河南省国家考核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86.1%,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67.8%,PM2.5年均浓度46.8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75.0微克/立方米。 交通 综述 随着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全面建成,一张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八方的交通蓝图在这里变为现实。 高效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血脉经络。如何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更好地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河南以“米”字形高铁网为牵引,加强各种交通设施的无缝衔接,统筹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产业体系建设,构建通达国内、联通国际的现代化交通运输大通道,不断释放出更为澎湃的发展动能。 河南省是中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国家综合主体交通网主骨架中“6轴、7廊、8通道”中,有“1轴、1廊、1通道”经过河南,形成了贯通水陆空、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立体交通网络。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发展迅速,客货吞吐量分别升至中国第11位、第6位,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国际铁路枢纽地位持续巩固,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大格局基本形成,普铁、高铁形成“双十字”交汇,郑州东站是中国最大的高铁站之一,郑州北站作业量居亚洲编组站前列。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超1500亿元。 2024年,河南省货物运输量29.35亿吨,比上年增长3.7%。货物运输周转量12862.64亿吨千米,增长5.1%。旅客运输量9.89亿人次,增长19.9%。旅客运输周转量1956.56亿人千米,增长12.2%。机场旅客吞吐量3106.59万人次,增长11.4%。机场货邮吞吐量82.66万吨,增长35.7%。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962.30千米。 公路 河南省有宁洛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公路等22条高速公路, 以及105、106、107、207、209、220、310、311、312等国道过境。 2023年,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320.78千米, 新改建普通干线公路834千米, 完成公路客运量3.8亿人次,旅客周转量371.1亿人千米、同比增长119.5%;完成公路货运量25.1亿吨,货物周转量818.3亿吨千米。 截至2023年末,河南省民用汽车保有量2108.08万辆,其中私人汽车1945.41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1186.07万辆,其中私人轿车1143.53万辆。 铁路 河南省在中国率先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铁网,以郑州为中心,包括郑西高铁、郑焦城际铁路、郑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京港高铁商合段、郑渝高铁郑州至襄阳段、郑阜高铁、济郑高铁濮郑段、郑渝高铁、濮阳东站、郑州航空港站和济郑高铁, 实现17个省辖市全部通了高铁。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铁路营业里程6331.7千米,其中高铁2195.52千米 河南铁路概况 | 类型 | | | | 京广铁路、陇海铁路、京九铁路、焦柳铁路、宁西铁路、漯阜铁路、新石铁路、三洋铁路、瓦日铁路 | 郑州站、商丘站、许昌站、安阳站、圃田西站、新乡站、红旗渠站 | | 京广高铁、京九高铁、呼南高铁、徐兰高铁、郑渝高铁、郑合高铁、郑太高铁、郑济高铁、郑银高铁、郑贵高铁、宁西高铁、京港高铁 | 郑州站、郑州东站、郑州西站、郑州航空港站、商丘站、商丘东站、洛阳龙门站、许昌东站、新乡东站、安阳东站、南阳东站、周口东站 | | 郑开城际铁路、郑焦城际铁路、郑平城际铁路、郑洛城际铁路、郑机城际铁路 | 郑州航空港站、绿博园站、宋城路站、新郑机场站、平顶山西站、洛阳龙门站 | | | |
· 郑州站 郑州站位于郑州市二七区二马路,地处郑州市主干道交汇处,是城市陆路交通发送、中转、到达的重要综合性枢纽,也是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特等站。郑州站始建于1904年,车站站房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8月,郑州站有候车厅11个,站台7座。候车面积共计1.98万平方米,最大候车能力1.5万人,集办理高铁、动车、城际、普速、行邮业务为一体。 航空 截至2023年11月,河南省已建成5个民用机场,分别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洛阳北郊机场、南阳姜营机场、信阳明港机场和安阳红旗渠机场。2023年,河南省机场旅客吞吐量2788.83万人次,机场货邮吞吐量60.90万吨。 ·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新郑国际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也是中部地区首个拥有双航站楼双跑道的机场,现已拥有实现公路、地铁、城际轻轨等4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郑州机场的货邮运增幅为中国第一,货运量居中西部首位,初步构建起了以郑州为亚太物流中心、以卢森堡为欧美物流中心,覆盖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核心的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水运 根据《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河南省将航道划分为骨干航道、支线航道和其他航道,形成“一纵三横九支+其他航道”总体布局,规划航道总里程3670千米。其中,“一纵三横九支”航道1916千米,其他航道1754千米;三级及以上航道1009千米,四级及以下航道2661千米(含旅游航道793千米)。 河南省的众多港口中,周口港、信阳港为主要港口;郑州、洛阳、南阳、商丘、平顶山、许昌、漯河、驻马店8个港口为地区性重要港口。 管道运输 截至2024年4月,河南省已建成油气长输管道111条,总里程为10557千米。其中天然气管道102条、7790千米,成品油管道6条、2105千米,原油管道3条、662千米,形成了以郑州为枢纽、以洛阳炼化基地为依托,辐射全省、保障充分的油品输送网络。
|